- 姜静;曾艳;孙长印;
通过实际布局计算接入点和站点间的路径损耗和信干噪比,利用信干噪比和吞吐量的有效指数映射方法,获得无线局域网的吞吐量、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和载干比等性能参数,对这些参数值进行性能分析和比较,通过修改接入点的个数及位置重复进行仿真,得到最佳的伪色图,实现无线局域网性能的最优化。
2013年04期 v.18;No.10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成茂;胡伟;王辉;
针对VisuShink阈值去噪参数选取仅考虑到噪声标准差和信号长度的不足,提出一种自适应小波阈值并结合双边滤波实现图像去噪的方法。从分析小波子带系数的统计特性出发,选取小波分解层数与子带之间相互关联的自适应阈值,实现图像小波分解自适应去噪,再结合双边滤波去噪方法,以获得能保留图像丰富细节信息的图像降噪效果。通过多幅图像加不同强度噪声所做测试显示,新方法相比传统的软硬阈值函数去噪方法更有效,尤其是对高强度高斯噪声图像去噪,可得到较好的峰值信噪比和视觉图像质量。
2013年04期 v.18;No.10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聂文梅;卢光跃;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时的丢包问题,对传统扩散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改进,并探讨丢包问题的改善方案。丢包情况下,改进算法在传统算法增量更新时,从邻居节点集合中剔除有丢包的节点,在融合更新时,节点重新调整融合权值,以减小丢包对估计值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改进算法的平均误差偏置比传统算法小2~3dB。由于"领导"节点较普通节点对系统的估计值影响更大,所以,可以通过选择能量大的节点作为"领导"节点,或者加强对"领导"节点的维护来改善丢包问题。
2013年04期 v.18;No.103 9-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查新未;夏佳凡;
为了将秘密信息嵌入信息序列并实现秘密信道更大比特容量,提出一种在控制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过程中的基于纠缠交换和四粒子cluster态的量子水印方案。利用量子纠缠交换和幺正变换,在通信过程中,发送者在安全信息层建立一个用于嵌入水印信息的隐藏层,可实现将完整信息安全传送给接收者。通过分析,该方案验证了信息层与隐藏层的安全性,实现了秘密比特的更大容量。
2013年04期 v.18;No.10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敏;张高记;吕建东;
在通信机房雷电防护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结合通信机房雷电防护的实际需求,构建通信机房雷电防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并详细论述该架构中日常运维管理子系统建设的内容以及雷电监测预警子系统的结构组成。为通信机房雷电防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2013年04期 v.18;No.10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鹏;万波;杨武军;闫峥;
建立一种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具有QoS感知能力的WiFi分流系统架构。该系统利用Android系统提供的WiFi类库和方法对用户客户端周围网络信号进行扫描,分流算法依据网络信号、设备状态等QoS参数值大小,选择参数值最大的网络信号为最优网络,并由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发起分流。实验结果表明,分流系统可为智能终端在复杂的异构网络条件下连接到信号最强最优的网络,较之传统方法该系统更好地满足了用户QoS需求、提高了WiFi分流工作效率。
2013年04期 v.18;No.10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闵祥参;
为了解决桌面云瘦终端面临的安全问题,将域认证、指纹认证、USB Key认证和域+动态口令的双因素认证共四种认证方法引入到瘦终端的身份认证之中,并采用思杰的安全接入网关来监控和防止用户截屏及二次跳转操作。通过分析说明四种身份认证方法在保障瘦终端接入身份认证安全方面是可行的。
2013年04期 v.18;No.103 26-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毕萍;
为了解决中度和重度污染的模糊图像去模糊效果差、边缘细节恢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去模糊算法,即引入数字水印中的Zig-Zag变换,加入信号转换过程中的位置关系信息,对K-奇异值分解(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K-SVD)算法进行改进,以优化稀疏系数的稀疏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中重度模糊图像,新算法的提高信噪比(Improve Signal to Noise Ratio,ISNR)优于K-SVD算法。
2013年04期 v.18;No.10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龙凯;邵朝;王闯;
为了使多用户协作通信网络中的分布式空时码获得更高的分集增益,提出一种可变分集增益的传输方案。在已经存在的分布式空时码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转发节点的数量,利用在时间与空间(可利用的转发节点)上的重复编码来获得分集增益的提高。导出新方案分集阶数的计算公式,利用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分析接收信噪比特性。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显示,新方案可获更高分集增益,且在不降低分集阶数的情况下能通过降低信号周期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对静态信道的要求。
2013年04期 v.18;No.10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昌兴;王平平;申超;
为了克服单一图像分析方法在图像分解时存在的局限性,采用两种变换域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CT/MRI图像融合。利用基函数多尺度和多方向性的特点,对CT与MRI源图像进行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将分解之后的CT低频近似部分和MRI低频近似部分再分别进行小波变换,小波分解与融合之后得到融合图像的低频系数,而对NSCT变换后的高频细节部分利用邻域能量取大方法得到融合图像的高频系数;再对高频系数与低频系数进行逆NSCT变换得到融合图像。结果表明,两种变换域结合的算法比单一的多尺度分析算法更有效可行,使得融合图像对比度更高、更清晰。
2013年04期 v.18;No.10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沈建冬;张莉;赵勇;
为了解决断续电流模式下的Buck直流变换器建模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个离散的、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提出引入虚拟开关数将一个开关周期中的三种电路拓扑统一到一组状态空间方程中。在应用动态相量法时,为保证模型的合理性,动态相量模型中保留傅里叶级数中的直流量、基频分量和二次分量,讨论虚拟开关占空比的取值,建立其非线性、大信号、时不变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相量模型接近于时域模型,验证了动态相量模型的合理性。
2013年04期 v.18;No.10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巩稼民;张运领;
为了克服普通波长转换器只能转换单一波长的缺陷,利用可调谐激光器和受激喇曼散射放大器理论,通过对多信道前向瞬态受激喇曼散射耦合方程的解析解进行分析,得出二信道时的增益表达式。建立基于受激喇曼散射的可调谐波长转换技术的理论模型,并利用OptiSyste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两路光频率差在1~15THz之内的情况下,输出光信号的波长受可调谐激光器的控制,即实现波长转换的可调谐,并且转换后光信号的增益与两路光的频率差成正比,与泵浦光的波长成反比。
2013年04期 v.18;No.10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新;张雯;贺云璐;郭洪尧;
为了提高视频采集系统前端信号处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TMS320DM365的视频采集系统,前端信号处理采用高集成度、低功耗的解码芯片TVP5150AM1。通过具体电路验证分析,相比传统视频采集系统前端,新方案可降低整个系统的体积及功耗,提高弱信号处理能力,性能有明显提升。
2013年04期 v.18;No.103 51-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超;靳伟;
针对地面的特征参数与雷达杂波后向散射系数间的关系,以粗糙地面电磁散射特性为基础,引入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反演地面的特征参数。对模拟后向散射系数数据添加高斯噪声,以提高反演过程中散射信息的真实性并考察雷达系统噪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不同噪声水平下的人工蜂群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统计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相关长度和土壤湿度的反演,人工蜂群优化算法的准确度明显优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而对于均方根高度的反演,两种算法的准确度基本一致。
2013年04期 v.18;No.103 55-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宏伟;
针对传统的宽带频谱感知方法需要在各个频率信道平均分配计算量或硬件资源,频谱感知效率不高问题,给出利用递归算法代替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进行频谱感知的方法。根据信道占用率统计规律,调整频谱感知控制单元的本振频率,自适应选择递归算法滤波器,实现对多个感兴趣频率信道检测。仿真实验及分析表明,利用递归算法进行频谱感知时,只需要计算那些感兴趣的频率信道的功率谱,提高了频谱感知效率。
2013年04期 v.18;No.10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彦萍;田改玲;张建科;
针对越来越多功能相同服务质量不同的Web服务的出现,为了从相同功能的Web服务中选出满足客户对服务质量需求的服务,并将其在运行时动态组合,提出一种基于调节熵和社会认知算法的Web服务组合算法,即利用调节熵函数将非线性Web服务组合数学模型转化为一个光滑函数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并利用社会认知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理论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解决Web服务组合最优问题,另外,相对于极大熵方法,新方法能较快逼近目标函数,得到最佳服务组合。
2013年04期 v.18;No.103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华;田岁苗;赵勇;
针对传统智能家居系统存在的操作复杂、可移动性差、升级维护成本高等缺点,给出一种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采用Android智能手机做为家居控制终端,以搭载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ARM微处理器做为家居服务器,基于ZigBee技术搭建家居内网。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采集家居内的环境和安防信息,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可自动控制家居中的相关设备。
2013年04期 v.18;No.10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孙韩林;
基于云计算平台Hadoop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结构。在关键监测点附近部署小型本地云,采集的流量发送到本地云进行存储和分析,本地云规模可根据监测点流量大小按需配置;分析结果传输到协调节点,存入关系数据库供查询;协调节点调度分析任务在各本地云上运行。新结构具有统一的并行处理编程框架,且能减小大量数据传输对被监测网络性能的影响。在小型云平台上用实际流量数据验证用Map-Reduce程序对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的性能,相对于顺序程序处理,执行速度可提高90%以上,表明用小型云实现快速海量流量分析的方案是有效的。
2013年04期 v.18;No.103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权;王红亮;
中国电信业改革前后绩效及效率与市场结构间的互动关系比较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基于对中国电信业改革阶段划分以及市场结构演变的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电信业去垄断化改革前后的各种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将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市场结构与效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利于电信业配置效率与经济效率的提升,但造成技术效率的损失,认为电信市场结构应保持相对适度集中。
2013年04期 v.18;No.103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洋;薛君;王允楠;崔兴朋;
在双边市场模型的基础上,为B2C团购双边市场构建Hotelling平台竞争模型,对卖方单平台接入、买方多平台接入竞争模型的构建和分析,研究B2C团购平台的竞争策略,得出平台利润是卖方市场份额的函数,且卖方市场份额与平台服务、买卖双方交叉网络外部效用及买方自网络外部效用有关、与收取商家的价格无关的结论,并给出竞争策略的建议:提高自身服务双边客户的能力、按需开发团购活动、尽量避免非理性扩张、利用适当方式塑造团购品牌、宣传推广方面避免过多投入资金等。
2013年04期 v.18;No.103 85-8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朱圣才;
从云计算等级保护出发,分析云计算模式下等级保护整体结构,从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安全审计、标准、法律法规、未来发展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研究云计算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对其风险,提出相应威胁点所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即从环境安全保障技术、云网络安全保障技术、虚拟化安全保障技术、云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云租户空间安全保障技术、云计算安全服务技术和云计算安全审计监管技术的体系架构和管理方面确保云计算安全。
2013年04期 v.18;No.103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秦婷;张高记;
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对数据中心能耗现状分析,结合数据中心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在职能部门、制造和运营等几个方面中应采取的措施,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2013年04期 v.18;No.103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曹媛媛;
对具备双边市场特征的新经济部门的用户技术接受问题展开研究,将双边市场理论引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按照双边市场中用户分为最终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的特点,分别以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型(UTAUT)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为基础,并纳入体现双边市场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两类用户数量影响因素,构建双边市场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即双边市场用户群体模型、基于TTF的企业用户的信息技术采纳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的双边市场用户技术接受概念模型。
2013年04期 v.18;No.103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严璋鹏;彭程;
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及"智慧农业"中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分析,指出存在信息化建设普及力度不够,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进而对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的方案设计,认为在中央及地方大力推行农业科技化进程中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案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3年04期 v.18;No.10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张新柱;牛晓晨;马博;苑庆涛;胡滨;
猪舍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已成为养猪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养猪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种基于网络的猪舍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猪舍环境信息,使用UDP网络传输协议发送数据,服务器端程序接收、分析和储存数据,客户端查询数据并对异常值报警。系统可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送、报警及时、操纵界面简洁,可提高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2013年04期 v.18;No.10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尹鹿英;张渊;
为了能向企业提供更加直观的数据服务,基于ArcGIS讨论陕西省电信公司网格化营销结合实现的设计、技术与架构,即引入应用地理信息库,以实现各类前端业务数据与后端网络运行维护数据的结合。实际应用结果显示,所提应用方案有效可行。
2013年04期 v.18;No.103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胜利;
3G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分析3G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优势,提出信息推送和定题跟踪服务、移动阅读与下载和点播服务、信息导航与可视参考咨询服务、移动博客和论坛服务、移动定位服务是图书馆业务创新的主要工作内容,针对实现业务创新中面临的技术支持、软件开发、信息收费、人员保障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认为移动信息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方式。
2013年04期 v.18;No.10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荣春;闫兴亚;
为进一步拓宽"陕西文化符号"活动的宣传途径,对不同地域大学生就陕西文化符号观进行问卷调查。对入选的50项陕西文化符号进行方差检验,认为陕西已形成代表性核心文化符号,大学生对陕西文化符号的感知呈现出高度趋同性和单一化特征,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度高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应以信息化技术为出发点,促进文化繁荣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2013年04期 v.18;No.103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