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忠如;
以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基本定位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电子技术与线路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对相关的教材、实验和实训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地改革,在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的保障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玉元;郭丽;张滢;
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构建学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士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教改实践,结果表明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责任心增强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地解疑、释疑,唤取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每个教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2011年S1期 v.16;No.90 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郑燕;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围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讨一直在进行中。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改革,就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法、CAI的应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视角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尝试,可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旭花;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电子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实验模式几乎仍停留在20多年前,并仍以那时的设计技术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应该全面的理解企业需求,将这种需求融会贯通,融入学校的课程,对相关课程的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满足电子信息类企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
2011年S1期 v.16;No.9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蒋卓勤;黄天录;潘健;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现有教材内容存在问题,提出以专业和岗位需求为牵引的教材内容改革方案,让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回归应用。实践教学表明教材内容贴近实际、凸现应用。
2011年S1期 v.16;No.90 13-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师亚莉;
电子线路课程是支撑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平台,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分析探讨认为,电子线路课程工程教学构思,应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优异、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具备强大发展后劲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重点突出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超越平凡的创新能力。
2011年S1期 v.16;No.9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师亚莉;毛永毅;倪德克;赫建国;
电子线路系列课程是支撑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平台。针对电子线路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课程种类多、技术更新快"等问题,根据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体会,介绍西安邮电学院"层次分明、相互渗透、灵活配置"的电子线路系列课程体系架构,该课程架构的合理性已通过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证明。
2011年S1期 v.16;No.9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林森;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系统设计能力,提出开设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设想,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实施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创新基地这一实践教学平台,将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课外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融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2011年S1期 v.16;No.90 23-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新;王立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教改研究,形成了"理论实践渗透化,数字技术前沿化,能培养实效化"的课程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适应技术的发展,以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与技术工程人才。提出了一些教改措施,取得了一些教改成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旭花;
在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于掌握。针对模拟电子电路课程难学而提出了从讲好绪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同时注重实践并力求加强新技术,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道平;何敏;姚鹏;
为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学员能力的提高。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楚瑞;
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论述了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做法。通过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增加期中考试等方法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方向。
2011年S1期 v.16;No.9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静;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原理抽象且内容繁杂的特点,介绍几点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上课教学、课后辅导等方面,讨论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积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36-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赫建国;
讨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关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部分的教学组织问题。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总结,主张将该部分内容置于分立元件放大器电路分析内容之后讲解,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如今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调理方面的应用要远大于在算术运算方面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作为信号放大的电路更多重视。
2011年S1期 v.16;No.9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申淼;谭亚丽;郭霞;
针对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特点,吸取了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创建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将教师授课内容和学生实践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以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载体,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2011年S1期 v.16;No.9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健;蒋卓勤;文丽;
电子设计竞赛对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探讨了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对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启示,针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竞争能力,为提高院校的办学质量提供参考。
2011年S1期 v.16;No.9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敏;王道平;
为促进实验教学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实验教学也应从传统的验证性、辅助性教学向设计性、创新性教学转变。目前开放实验室已经成为军校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实验室发展的现状,参考其它院校实验室开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2011年S1期 v.16;No.90 47-4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丹亚;黄河;张建强;鲁昀;
为了克服实验场地、课时数等对学员实践能力培养的限制,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远程电子实验教学平台。学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虚拟和实物实验,也可利用LabVIEW强大的数学及信号处理功能自己开发仪器和实验项目。远程电子实验平台能够缩短实验项目开发周期,使教员和学员拥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突出了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员创新能力。
2011年S1期 v.16;No.9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聪;李迎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以迅猛的速度普及了现在的大学课堂,使课堂变得开放、灵活、丰富,同时,也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中的相互地位和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结合十来年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就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优点与不足作一粗浅的讨论。
2011年S1期 v.16;No.9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少娟;王聪敏;赵颖娟;李佳;
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在基础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围绕电类基础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改革,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淑娟;和煦;
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一问题,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实验教学和电子竞赛相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近年的竞赛成绩表明了这种培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2011年S1期 v.16;No.9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樊宏;
实验教学对于提高的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等弊端,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现在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并应用于教学中。实践表明,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2011年S1期 v.16;No.9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磊;
为了提高现有工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检验环节,通过学生参加、教师培训、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使得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成为检查学生科技知识及实践技能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考察和评比。结合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电子竞赛带队经验,提出了新型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互动环节,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011年S1期 v.16;No.9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鲁昀;黄河;张建强;
为了避免在实践教学环节出现不连贯和脱节现象,提出在电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加强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新思路,并从课程设计和教学保障两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深入的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涛;
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这一问题,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及培养创新能力,提出一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和实践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了这种培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2011年S1期 v.16;No.9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东;
实验教学是数字电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分析目前各高校数字电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验教学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开放性实验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的观点。最后,根据以往实施的经验讨论了开展开放性实验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011年S1期 v.16;No.9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黄河;鲁昀;耿道田;张建强;
围绕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把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条件建设作为突破口,突出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狠抓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了教育训练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条件下实验教学新体系。
2011年S1期 v.16;No.9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宏;黄河;赵颖娟;鲁昀;
为了满足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基础实验教学。通过制定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完善精细化管理过程等手段,使基础实验教学从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基础实验教学质量。
2011年S1期 v.16;No.9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李迎春;钱聪;
为使学生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快掌握SOPC的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案。从FPGA的基本开发流程、SOPC Builder开发工具和嵌入式DSP设计这三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如何应用SOPC设计思想和SOPCBuilder工具来开发电子系统的过程。通过Web介绍SOPC Builder开发工具,设计者可以摆脱传统的、易于出错的软硬件设计细节,从而快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1年S1期 v.16;No.9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强;陈丹亚;鲁昀;
针对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存在的缺点,主张将LabVIEW引入实验教学。以RLC串联谐振电路分析为例,介绍LabVIEW的电路分析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方面的应用,并给出LabVIEW的流程图和前面板的构成形式。实验测试表明,仿真结果可反应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现象和规律,符合实际实验结果。
2011年S1期 v.16;No.90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倪德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张将Multisim仿真技术引入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教学。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应用Multisim仿真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011年S1期 v.16;No.9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菊蓉;
为了克服电路分析系列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探讨将Multisim引入课堂教学、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之中的方式方法。通过对Multisim仿真平台大量应用实例的分析,发现Multisim辅助下的电路分析系列课程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与实践操作关联更为紧密。引入Multisim不失为对电路分析系列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
2011年S1期 v.16;No.9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冯维婷;
为了提高电路分析课程中关于二阶电路的教学效果,给出使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中的虚拟仪器,可对电路响应进行波形显示和频率特性分析。实践证明,仿真结果能真实反映实验情况。该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有机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进行电路分析设计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年S1期 v.16;No.9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薛延侠;
为了克服理论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难以得到保证的难题,主张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引入电路仿真工具软件PSpice。实践表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辅助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应用实例显示,PSpice的引入是有效的,由此形成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2011年S1期 v.16;No.90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聪敏;李少娟;林艳红;赵颖娟;
简要介绍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解决在设计中如何正确选择电源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的问题,并且给出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
2011年S1期 v.16;No.90 103-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下载次数:2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林涛;马慧斌;
以一位全减器电路设计为例,通过对其输出函数表达式的形式变换,分别采用多种门电路及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74系列器件进行电路设计,给出9种电路实现形式,并简略分析各种电路实现的优缺点。此例说明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灵活性及电路实现的多样性,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对其他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的借鉴意义。
2011年S1期 v.16;No.90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亚丽;
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全国大学生赛事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及举办该竞赛的目的和竞赛的命题原则等方面分析高等院校及在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和总结西安交通大学在历年参加竞赛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2011年S1期 v.16;No.9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静;
介绍电压有效值的概念,并从定义入手,分类剖析各种传统有效值模拟测量仪器和常用数字测量方法,同时详细介绍基于AD536系列的电压有效值测量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011年S1期 v.16;No.9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徐静萍;
针对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内误差放大器电路带宽较窄(设计为100HZ)的特点,在芯片内部集成两级输出过压保护电路,能安全及时地处理芯片在启动时或负载断开时所引起的动态和静态过压情况。基于0.6um30VBCD工艺模型设计,采用Hspice软件仿真验证,0.7V的迟滞电压完全避免了电路在关断阈值电压附近产生"关断-导通"的振荡。该过压保护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功耗低,且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2011年S1期 v.16;No.9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君;王鑫;
为了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应把创新教育作为军事教育的灵魂,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院校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对军队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军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信息化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学员应树立开放教育、素质教育和智力技能教育理念,把信息化技术作为工具、资源和环境,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2011年S1期 v.16;No.90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